12月23日下午,伴隨“榮海長虹”輪的啟航,陽邏港實現里程碑式跨越——集裝箱年吞吐量首次突破200萬標箱。該標箱裝載的無紡布制品將在4天后抵達上海外高橋,15天后抵達法國馬賽港。
12月23日下午,伴隨“榮海長虹”輪的啟航,陽邏港實現里程碑式跨越——集裝箱年吞吐量首次突破200萬標箱。該標箱裝載的無紡布制品將在4天后抵達上海外高橋,15天后抵達法國馬賽港。
2013年7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湖北,首站來到武漢新港陽邏港區。滂沱大雨中,他卷起褲腿、撐著雨傘,強調“要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長江流域要加強合作,充分發揮內河航運作用,發展江海聯運,把全流域打造成黃金水道”。
立足長江黃金水道,陽邏港這座集裝箱吞吐量從零起步的偏僻小港已一舉跨越成為吞吐量200萬標箱的國際大港。
從小漁村到長江中上游第一港,拔除黃金水道隱形關卡
奔騰不息的萬里長江,在武漢天興洲拐了個彎。在這個彎點的北岸,是武漢新洲一個叫陽邏的地方?!八睘殛?,憑水納江,兵家必爭,古有子路問津,今有深水良港”,經年累月受到江水沖擊,岸平水深,使得陽邏港成為長江中游為數不多的天然良港。
陽邏港前身是一個小漁村,岸邊雜草叢生,周圍村民都靠打魚養家糊口。2011年,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長江等內河水運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把武漢長江中游航運中心建設上升到國家戰略。
2014年,開港10年的陽邏港(一、二期)集裝箱吞吐量首次突破百萬標箱。武漢港務國際集裝箱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郭文川回憶,到2017年,陽邏港(一、二、三期合計)集裝箱吞吐量達到127萬標箱,正式邁入長江中上游集裝箱第一大港。
去年,陽邏港集裝箱吞吐量為183.9萬標箱,占武漢港集裝箱吞吐量份額的九成以上。來自武漢海關的數據顯示,湖北省80%以上的進出口貨物和80%的集裝箱運輸都是通過陽邏港實現。相關負責人表示,陽邏港是湖北武漢參與國內國際經濟分工的重要窗口和咽喉,陽邏港已經成為中西部地區最佳“出??凇?。
然而,路阻行艱。作為繁忙的內河航道,長江仍面臨上游不通、中游不暢、橋壩隔江等關卡。尤其是今年,長江遭遇歷史低水位。長江航道局分別于8月12日、8月13日發布了關閉長江干線安慶吉陽磯至武漢長江大橋河段海輪航道的通告和關閉武漢長江大橋至岳陽城陵磯河段海輪航道的通告。打響防堵保暢攻堅戰,長江航道及地方政府全力保障水運通道穩定運行。
強化航道觀測、優化航標配布,調遣多艘挖泥船駐守重點水道日夜疏浚維護……7月至8月底,長江干線各水道累計疏浚557萬方,疏浚時長9060小時,航道部門累計出航5014次,出航時長10678小時,巡航里程133648公里,航道探測9616公里,航標調整1320座次,航道維護疏浚量創歷史同期最高。
今年11月,長江武漢水上應急救助基地在青山夾水道實施打撈,一處存在十多年的“礙航石堆”被清除。
從“內陸輻”到“遠洋輻”,積極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得益于“區間物流”“鐵水聯運”“江海直達”業務的大力發展,陽邏港集裝箱吞吐量年均增長12%以上。從0到100萬標箱再到200萬標箱,不斷攀升的數字背后是武漢落地國家戰略、主動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不斷突破。
從塑造品牌航線入手,陽邏港先后開通了陽邏港—上海洋山港“江海直達”天天班航線;中三角(陽邏港—岳陽—九江三港)省際集裝箱公共班輪航線;陽邏港至徐州港,陽邏港至淮安港、陽邏港至濟寧港的集裝箱班輪航線;陽邏港至南京港集裝箱航線直航快班。
在武漢,這些集裝箱班輪的水運航線既可暢通與國內港口的點對點對接,保障貨物暢通便捷和穩定,又可通過中歐班列(武漢)與長江黃金水道的無縫銜接,實現“鐵轉水”“散改集”和多式聯運,促進貨物大進大出,為湖北省本地外貿企業提供更加多元化的物流解決方案。
以物流帶動區域經濟發展,武漢與國內重點港口城市的關系更加密切。在日益繁忙的陽邏港,江蘇的鋼材、安徽的農副產品、新疆的煤炭等隨處可見。截至目前,陽邏港開通的國內港口點對點集裝箱班輪航線達到12條。
國際方面,“江海直達”的輻射范圍也越來越廣。今年3月28日中午,“華航漢亞2”靠泊日本名古屋港,將500個集裝箱的出口貨物全部卸載完畢。據悉,這是武漢直達日韓航線開通以來的首次滿載。越來越多日韓企業了解到武漢直達日韓航線帶來的便利,原來通過上海中轉的部分出口貨源轉移到了武漢。另外,航線在時間和成本上的優勢,也贏得更多湖北及周邊地區的內外貿企業關注。目前,走這條航線的貨物七成來自湖北,三成來自省外周邊地區。
今年9月30日,武漢開通第三條國際水運航線,裝載家用電器等電子產品的260個標箱從陽邏港發往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港。這條航線也成為長江中上游地區乃至中部地區首次開通直達俄羅斯的水運航線。
據統計,今年前11月,陽邏港直達日本、韓國、俄羅斯的漢亞直航實現運輸量2.94萬標箱,同比增長約115%,運輸貨物覆蓋汽車及零部件、無紡布、化工品、家電、農副產品等多種商品,貨值17.6億元、同比增長145%。
“一城一港一主體”,發揮協同效應打通“最后一公里”
讓汽車直接在陽邏坐船出口,成為陽邏港今年外貿業務的一大亮點。
5月30日,114輛東風輕卡搭乘“國俊之全”輪從陽邏港一期碼頭離泊啟航,抵達上海港后換海船運至哥倫比亞的布埃納文圖拉港。這是陽邏港首次運輸汽車出港。以前,整車業務運輸主要是通過鐵海聯運,由汽車生產工廠裝車后走鐵路運輸至寧波、上海港,然后搭乘海船運至哥倫比亞。陽邏港一期商務部經理蘭澤青介紹,這次運輸全程約35天,與鐵海聯運(鐵路和海運)耗時相當,但運費每柜能便宜200美元以上。
10月1日,101輛“東風嵐圖”新能源汽車搭載“新集海之星”輪出口挪威;11月1日,湖北生產的75臺特種車從陽邏港出發,運抵上海后送往中東地區。
在“一城一港一主體”的發展模式下,陽邏港的高效裝卸服務進一步壓縮了貨物的運輸時間。
2021年6月,經省委省政府部署,湖北省港口資源整合大幕拉開——湖北省港口集團揭牌。全省港口發展實現“規劃一體化、建設一體化、管理一體化、運營一體化”。今年,陽邏一期和陽邏二期、三期三個碼頭結束分散運營狀態,完成整合。
3月1日,陽邏港調整集裝箱作業費率,為客戶提供一站式辦理裝卸箱服務?!罢细劭谫Y源,是為了集中優勢讓黃金水道釋放黃金效益”。郭文川說,統一運營后,可按船公司劃分,制定并推廣“一船一掛”實施方案。船舶待泊時間由原12小時減至2小時左右,集裝箱內轉減少約50%,船舶裝卸可由原來的2小時壓縮至50分鐘內,港口作業效率由原來的每小時25箱提升至30箱。
武漢中遠海運集裝箱運輸有限公司船務部負責人田晨表示,如今不僅待泊及錨地等待時間變短,靠泊費、油費等運營成本也節約了不少。
“我們將牢記總書記囑托、加壓奮進,加快提升陽邏國際港功能,推動長江中游航運中心建設不斷取得新進展”,武港國際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喬云說,陽邏港集裝箱年吞吐量首次突破200萬標箱后,將繼續推進短駁航線發展、加密班次、提高運能,推進“一船一掛”業務整合工作,同時多開航線,推進散改集、公改水開拓工作,培育新興市場。力爭明年實現225萬標箱,2023年5月前完成智慧化改造。